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两哭逍遥水库动人心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逍遥水库在我儿时的印象中非常神圣。它的神圣来自于修建时我对它的向往。逍遥水库修建于“农业学大寨”时,那时的人们还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农闲时在家每天吃糠咽菜,到

逍遥水库在我儿时的印象中非常神圣。它的神圣来自于修建时我对它的向往。逍遥水库修建于“农业学大寨”时,那时的人们还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农闲时在家每天吃糠咽菜,到了修水库的工地。好歹能混个肚圆。大家都想去修水库。可并不是谁想去就能去得成,一要看你是不是壮劳力。二要看你根正不正、苗红不红。每当看到神气的壮劳力扛起铺盖卷开赴工地时,我就想,什么时候自己才能长大。渐渐长大参加工作了,可一直没机会去逍遥水库。2001年有幸去采访一位老干部,交谈中,他提到了当年修逍遥水库的事。我一听来了兴趣.便把当年自己对修逍遥水库的向往说了出来。老干部听完,叹了VI气,说:“修水库可并不像你想象得那样轻松。当时正处于国家困难时期,修水库全靠肩扛手搬,苦不说,还有不少人为此献出了生命。”听文/河南·赵倡文着老干部的诉说,我的心情不由沉重起来。他沉吟良久.又开口道:“年轻人,你知道吗?修逍遥水库是我人生最大的败笔!”老同志的话让我惊呆了,兴修水利是造福后代的事。他怎么会说是自己人生的最大败笔?我凝神看着他,只见眼泪在他眼眶里打转。“当时大坝修成,落闸蓄水。可水面怎么也达不到设计的高程。怎么回事?我们请来技术人员一探测,原来水库库区上游是石灰岩地质.水蓄到一定高度后,就顺着石灰岩渗走了。”老同志说到这里抹了一把流下来的泪水。继续道:“真的想不到呀!由于我们的一时疏忽.历时几年,投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的水库竞不能使用,作为决策者,我对不起人民!对不起牺牲的烈士呀!当时。我们几个干部就坐在大坝上放声痛哭,数千民工也跟着我们一起哭泣。那场景几十年过去了,可在我心头仍挥之不去!”看着老同志哭泣。我也不由为之动容——既为当时人们的艰辛,更为老同志勇于承认错误的坦荡心胸。我问:“那为什么不对渗漏的地方进行防渗漏处理呢?”“唉!”老同志长叹一声,“一来没有技术,二来没有资金呀!”前不久,那位老同志兴奋地给我打来电话,说国家开始对逍遥水库进行整治了.想让我陪他到工地看看。当我和老同志面对近百米高的大坝和在悬崖峭壁上施工的大型机械时.他感叹地说:“当初修大坝时是千军万马,现在这百十号人。几台大型机械就开始施工了,真是社会发展了呀!”当负责人告诉老干部上游防渗面板修好后,水库的库容量将达到他们设计的近千万立方米时,老干部高兴得哭了.他拉着负责人的手说:“感谢你们!感谢你们!你们终于让我将几十年的负罪感放下了呀!”听着老干部感激的话,我又一次为之动容——既为国力的强盛,又为老干部的官德人品。oJINQIU2008.11图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网址: http://www.xnnyxbbjb.cn/qikandaodu/2021/0720/493.html



上一篇:虎头山上的灵魂
下一篇:走进大寨

西南农业学报投稿 | 西南农业学报编辑部| 西南农业学报版面费 | 西南农业学报论文发表 | 西南农业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西南农业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