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南农业学报》投稿方[04/29]
- · 《西南农业学报》数据库[04/29]
- · 《西南农业学报》期刊栏[04/29]
- · 西南农业学报版面费是多[04/29]
谈谈坝区的条田建设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人大的报告中指出t“要把农业搞上去,主要靠认真学大寨,实行科学种田,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是农业学大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农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人大的报告中指出t“要把农业搞上去,主要靠认真学大寨,实行科学种田,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是农业学大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根本措施。我省各地方广大社员和干部在长年的生产实践中,也深刻认识到不搞或小搞农田基本建设,抗灾能力提不高,科学种田的先进措施不易推开,农业生产就处于“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的被动局面。对于坝区和坡度较缓的半山半坝区来说,小农经济遗留下来的埂密田小,千蚯万块,沟渠紊乱,缺少道路,林木稀疏以及村寨分布零散等等,也远远适应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粉碎“四人帮”以后,在英明领袖华主席领导下,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我省各县、社、大队和生产队以揭批“四人帮"为纲,把农田基本建设当作一项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来办,抓了条田建设,收到了显著成效。群众说建造条田带来了“四个方便”和“三个提高”。即,方便机械化作业,方便灌水排水,方便交通运输,方便劳动管理,提高了农作物单产,提高了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贫下中农深有体会地说。“想夺大寨产,先造大寨田,在坝区就是要把条田造好”。要造好条田,很多地区的经验是首先搞好规划。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必要的勘测设计,作出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全面规划。对于一个一个坝子来说,还要从远处着眼,正确处理好点(新农村,电站、泵站等),线(河、路,沟等)和面(条田)的关系。一般是以主河道、主干道、主干渠为骨架,全面安排,合理布局。在全面规划韵基础上,再本着社队自办为主,当前受益为主的原则,作好逐年施工计划。当年搞的工程项目做出精确的勘测设计,远期搞的项目也要定点,定方位,定范围。把远近期工程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近期的建设工程中,还要排排队。那些是群众搞,那些是专业队搞,那些是冬春季节干,那些要抓紧收种间隙突击,那些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分任务包干搞,那些又必须由大队、社、县组织协作会战。生产队之间,大队之间,公社之间还要注意上下对口,左右衔接,互相照应。在坝区农田基本建设的规划和施工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能土则土,能洋就洋,力争高速度、高质量。同时,要紧密结合冷浸田、胶泥田、锈水田等低产田的改造。血吸虫病疫区,结合血防、消灭钶螺。我省坝区农田基本建设搞得比较好的典型很多,如澄江,通海、宜良、保山、双江等县都有不少经验。澄江坝子有水田五万亩,全县的干部和群众,在北方农业会议和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决心改变坝子的旧貌,一九七一年做出了全面规划,先后组织了四次大会战,第一次是从一九七二年冬至一九七四年春,根治了以梁王河为主的四条害河,全长二十五公里。新河提全部用石块和水泥支砌,并修建一条沿河公路。新河道和公路的附属建筑物也相应完成。接着从一九-k;lⅡ1年至一九七六年春,开展第二个战役,主攻治沟、治路,河、沟、路全面配套。新建纵横排灌沟一百一十三条,分村公路和机耕道路四十九条,沟、路总长三百五十七公里。坝区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平衡的灌排网和道路网,笔直整齐的沟路纵横交错,把坝子分为若干个大的区块。第三次战役是从一九七五年冬开始,在前两次施工的基础上,在各大区块内大搞条田建设。至今年初已造条田三万三千多亩,占坝区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六,还先后在河边、沟边、路旁、地角植树四百多万株,把一千三百二十亩的荒滩、老埂改造为良田。第四个战役是从一九七七年冬开始,续修、扩修梁王河、东大河两件蓄水工程,提高水利化程度。澄江坝子经过几年来的大干,真是“旧貌换新颜玎,粮食单产从过去的七、八百斤提高到一千二百多斤。林、牧、副、渔和社队企业也都有了发展。位于杞鹿湖畔的通海坝子,有十二万亩耕地。他们进行坝区全面规划时,,主要抓了。1.大修小型水利,使当前自流灌溉面积由三万亩扩大到六万亩,提水灌溉面积适当减少,扬程不超过二十米,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社队收入;2.治理红旗、大兴、碧溪、二六街等四条洪涝危害的河道,完善坝区灌排系统和道路网,3·大造条田,实现园ltl化。在施工时,特别强调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明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主攻方向。他们在基本上没有洪涝危害,又属低扬程抽水灌区内先造条田,对条田内队与队之间的插花地问题,本着“面积不平调,土质肥瘦不计较"的精神和对等互利的原则,协商解决。配上机耕路和灌排沟,实行机耕作业。在洪涝危害较轻或今后由抽水灌区改为自流灌区的社队,则测量好沟路,钉桩划线,留出地来,边造条田边修沟修路。在洪涝危害较重地区,则先治害河,再造条田。这样做的效果也很显著。这个县已造条田三万二千亩,改造低产田五万六千亩,根治了全长十九公里的红旗河。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目标是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有了好的基础,种上庄稼,就能使庄稼吃得饱,喝得足,住得舒服,高产稳产就有了一定保证。因此,在全面治理的同时,如何把条田本身造好,把改土、养土、用土结合起来,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各个肥力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断培育地力,充分发挥沟、路、机耕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结我省各地当年改条田,当年夺高产的主要经验是t一、表土还原,客施肥土。在改条田过程中,小块并大块,挖高填低,平整土地时,不论机改,人改还是畜力改,都很难把全部表土保存还原,势必有一部分瘦瘠的生土翻上来,影响土壤肥力,不利于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动,常常造成改条田当年增不了产,甚至减产。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注意把肥沃表土收集好,尽量减少抛撤。平整土地时,先将表土堆在田中一线,再把生土挖高填低拉平,最后将表土均匀盖面还原。这种办法,群众称之谓“牛打滚”。还有一种保持表土的办法是,先把最下边一块条田的表土堆放在田外,平整好田面后,再把上蚯条田内的表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网址: http://www.xnnyxbbjb.cn/qikandaodu/2021/0722/500.html
上一篇:大力推广沼气促进农业高速度发展
下一篇:坚持科学种田油菜连年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