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青未了|散文《养马岛》上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养马岛》上 那晚,奶奶做的面条,那面条檊的,那刀工,比压面机压的还好,简直是一般粗细,无有一丝斜刀。那面卤是对虾和韭菜,再加上鸡蛋,这在那个年代是多么奢侈的美食。

《养马岛》上

那晚,奶奶做的面条,那面条檊的,那刀工,比压面机压的还好,简直是一般粗细,无有一丝斜刀。那面卤是对虾和韭菜,再加上鸡蛋,这在那个年代是多么奢侈的美食。不用说,那顿饭我记忆一辈子,再也没吃过如此美味。

1

我看养马岛是西北高东南低。由于受海风的影响,岛上没有高大的树木,多是耐得盐碱的荆棘和刺槐树,偶尔也可见到几片松树。不过,岛上人家的院中,也可见石榴、无花果、梧桐树。岛上的植被并不茂盛,因此岛上就缺淡水,每到下雨天,家家都蓄水,各种家什都拿出来了,弄个缸满罐满盆满。下雨时是岛上人最快乐的时候了。天旱无雨时,岛上的水井都干涸了,驻岛上的解放军就用登陆艇从陆地往岛上拉水,每天两次,早晚各一次,届时,家家户户就排队领水,根据家里人多少,或一担或两担。小杨说,解放前,岛外上岛上走亲戚串门,最好的礼品就是挑上一担水。

养马岛上也有集市,只不过是那种露水集,就是说,太阳出来集市就散了,不过杨庄码头的海鲜集市倒是长,早晚都有,只要是渔船靠岸,这海鲜集市就开了。

次日,小杨给我当向导,我们走了走养马岛。

养马岛上只有一条东西过岛的土路,长也就是十几里,宽窄也就能跑来一辆卡车,这条路还是驻岛部队修的。那时的养马岛是海防前线,驻扎一个炮团。因为是海防前线,岛上成分不好的人家都被迁出岛,安排到牟平的其他公社,我们公社的北税目村就有好几户从养马岛迁来的,为的是军事秘密。由于,岛上驻军,好多岛上的女孩嫁了解放军。

那时杨庄有个船厂,是大连造船厂的一个工程师回村建的,他是养马岛的人,回乡五七干部。这船厂虽然是厂房设备简陋,技术人才缺乏,但在胶东一带沿海,算得着大厂,可修185渔船。

养马岛的房子真好,有北方独具的居家四合院风格,或两进,或三进,都是黑砖黑瓦的、起脊双山的、五棂安架的瓦房,建的都很讲究,无论是从民俗还是文化,都透显耕读文化的底蕴,但又有岛上渔家之特点。后来,我搞牟平县志时才知道,实际上,养马岛跑船的多,南海北海的跑,挣得钱都回来建了房产。一生船为家,老了就得有个家。还有岛上出闯崴子、上伯力的,挣了钱回家盖房子娶媳妇,娶了媳妇,把媳妇撂在家里,自己又出去闯荡了。

船。一条舢板尾部挂一柴油机涡轮,突突突,跑起来黑烟吐吐,倒也挺快。就这样从这岸到杨庄码头,也得半个多小时。那时,坐船进岛人是两毛钱,自行车也是两毛钱。

2

那时,养马岛没与陆地相连,从牟平城往北走五六里路,便是一宽宽的海面,隔海相望就是象岛。为嘛叫象岛,众说纷纭,多说是远远的看去,像只游海的大象。为这,我刻意站在各个角度去看岛,不像个大象,倒像只猪。有一年县里开知青代表会,我对岛上的知青代表小杨说,你们象岛哪里像大象,我看就是一头猪,结果遭到她好远的追打。

此时的太阳已经落山了,岛上吹起了军号,太阳落下西边的海,海天飞起了火凤凰!

文:周政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第一次上养马岛是住小杨家。小杨是大连回乡的知青,岛上的赤脚医生,一个活泼可爱,性格开朗的姑娘。那时知青上岛,大多是住在她家,小杨好客,她有个更好客的奶奶。

岛后没有路,且是悬崖峭壁,陡峭的险要。海水蓝蓝的青青的,可见到有鱼蟹在游动,看似很浅,却也有十几米深,远远的海上,有养海带的玻璃漂子在浮动,串串的在阳光下像是珍珠闪烁。这是岛上人的海田,一年的收获也是不菲的。这是公社的养殖场。小杨说。我顺着她的手望去,天蓝与海蓝接点处,有条条舢板突突而过,那声音在天阔海阔中传的很远。前海和后海相比,后海像是袒露胸膛的闯海汉子刚韧铮似铁,前海就像掩面的少女,柔情似水。

小杨家在杨庄,她家的房子也是黑砖黑瓦的两进四合院。门前临街,一棵高高的杜仲树。我见过杜仲,像这么高的我还是第一次。特别是在海岛上,能生长杜仲就不容易,况且是长这么高。

我第一次上养马岛是1972年割麦子前。那时叫象岛,是牟平的一处公社,岛上八个自然村,公社所在地是洪口。岛上人以打渔为主,地少且薄,收粮甚微。农业学大寨,开了些地,依旧要吃返销粮。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网址: http://www.xnnyxbbjb.cn/zonghexinwen/2022/0601/588.html



上一篇:常备不懈立足于打红色年代宣传画
下一篇:老版红色宣传画 工人阶级有志气 自力更生创新业

西南农业学报投稿 | 西南农业学报编辑部| 西南农业学报版面费 | 西南农业学报论文发表 | 西南农业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西南农业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